觥船那待清歌劝,酒到愁边量自增。全诗是什么?

春秋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酬孝峙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觥船那待清歌劝,酒到愁边量自增。

作者及朝代

作者:朱敦儒(1081年-1159年),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宋代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不愿出仕,靖康之变后,南渡避难,曾一度为朝廷所用,但终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他的词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篇,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为主。

译文

我本是天上掌管山水的郎官,上天赋予了我疏放不羁的性格,我曾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取明月。

上万首诗篇,上千杯酒,何曾正眼看过权贵王侯?酒船不用等到清歌劝酒,酒到愁肠时,自然饮量倍增。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词人自己作为“清都山水郎”的身份,表达了他对自由、疏狂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贵的不屑一顾,词中“批给雨支风券”、“留云借月章”等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词人的浪漫情怀和超凡脱俗的志向,而“诗万首,酒千觞”则体现了词人豪放不羁、纵情诗酒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觥船那待清歌劝,酒到愁边量自增”更是将词人的愁绪与酒量紧密相连,表现出一种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复杂情感。

赏析

这首词以豪放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词人朱敦儒独特的个性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权贵的不屑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词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超凡脱俗、纵情诗酒的“山水郎”,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词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反映了词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复杂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朱敦儒南渡避难之后,当时他身处乱世,对朝廷的腐败和权贵的横暴深感不满,但又无力改变现状,他通过创作这首词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疏狂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贵的不屑一顾,词中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在这种背景下,这首词不仅是对词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