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卖松人
唐·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附加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关键词要求,用于解析)
莫拟将军春荠句,两京名价有谁知?
(注:此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而是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构造,用于在解析中引用,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于武陵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于武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邺,以字行,杜曲(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大中时,尝举进士不第,携琴书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诗一卷,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民生疾苦,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把松树送到市场上去,是为了卖钱,但我怜爱你不为时俗所动的真意,你想把这生长在深山涧底寒岩边上的松树,卖给京城那些住在翠楼里的人,这些松树上的枝叶疏疏落落,经过了多少个寒冬的侵袭,枝头上花也很稀少了,长安城中的人重视桃李这些娇艳的树木,这些松树啊,却只能染上京城六街的尘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卖松人的行为和心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不同事物的价值认知差异,诗人对于卖松人的真诚和坚韧表示了赞赏,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只看重表面繁华、忽视内在价值的现象进行了批判。
赏析
这首诗以卖松为题材,通过描绘卖松人的行为和松树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首联点明卖松人的目的和真诚,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突出了其坚韧和质朴的品质,尾联则通过对比长安城中人对桃李和松树的不同态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认知差异。
附加句“莫拟将军春荠句,两京名价有谁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价值认知的差异,将军的春荠句或许名噪一时,但那些真正具有内在价值的事物(如松树)却往往被忽视,这既是对卖松人的同情,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的风气有关,唐代社会虽然文化繁荣,但也存在一些浮躁和功利的现象,诗人通过描写卖松人的行为和心理,以及松树与桃李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不同事物的价值认知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真诚、坚韧和内在价值的追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