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春色常供醉,万里烟波嬾问程。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天雨过

宋·陈与义

一雨霁春原,处处生机新。

柳色绿初匀,桃腮红欲颦。

一壶春色常供醉,万里烟波嬾问程。

小筑幽栖地,风前语笑清。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工于诗,长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文学家、诗人,早年曾得到苏轼的赏识,但仕途坎坷,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流离,南渡后曾任参知政事等职,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清新自然之作,也有沉郁顿挫之篇,尤其在战乱时期,他的诗作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对时局的忧虑。

译文

一场春雨过后,春天的原野显得格外清新,柳树的颜色刚刚变得均匀,桃花的颜色红得仿佛要皱眉,一壶美酒让我常常沉醉在这春色之中,万里烟波浩渺,我懒得去询问行程的远近,我在幽静的地方筑起小屋居住,风前笑语声声清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过后春天的美景,以及诗人在这美景中的闲适生活,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雨后春原、柳色桃腮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颈联则通过“一壶春色常供醉,万里烟波嬾问程”表达了诗人对春色的沉醉和对世事的淡泊态度,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幽静闲适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春雨后的春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人以“一壶春色常供醉”表达了自己对春色的沉醉和热爱,以“万里烟波嬾问程”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淡泊和超脱,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南渡之后,经历了战乱流离的他,在相对安定的时期,对自然美景和闲适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向往,通过描绘春雨后的春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也通过“一壶春色常供醉,万里烟波嬾问程”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淡泊和超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