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向人间隐姓名,看花几到武昌城。全诗是什么?

小星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武昌阻风

唐·宋之问

江上闻新雁,鸿雁几时回。

久向人间隐姓名,看花几到武昌城。

云低远渡帆遥影,日落孤村树散烟。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作者及朝代

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历官洛阳尉、右拾遗、越州长史等职,因谄事张易之兄弟,坐贬泷州参军,后遇赦复起,累官至考功员外郎,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多应制之作,文辞华美,为时人所重,但部分作品堆砌辞藻,内容空洞,曾流放钦州,擅作五言律诗,多写山水景物,对唐代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贡献。

译文

在江上听到新雁的叫声,大雁啊,你们何时能飞回北方?我长久以来在人世间隐藏姓名,多次来到武昌城赏花,云彩低垂,远处渡口的帆船只留下遥远的影子,太阳西落,孤独的村庄里树木间升起袅袅炊烟,我惆怅地想着南朝的往事,如今只有长江独自流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武昌阻风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首联以新雁南飞引出对归期的期盼,颔联则通过“久向人间隐姓名”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亲近,颈联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江景,尾联则抒发了对南朝历史的感慨和对长江永恒不变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抒情上颇具特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武昌江边的自然景色,通过“云低远渡帆遥影,日落孤村树散烟”等句,将江上的云雾、帆船、落日、孤村、树木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人通过“久向人间隐姓名”等句,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使诗歌在写景的同时,也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之问在流放途中经过武昌时所作,当时,他因谄事张易之兄弟而被贬谪,心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悔恨和对未来的迷茫,在武昌阻风的日子里,他望着江上的景色,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可以看到他在自然中寻求慰藉和启示的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