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涪江水归壑,白沙渺然石荦角。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岁暮涪江水归壑,白沙渺然石荦角。

(注:“岁暮涪江水归壑,白沙渺然石荦角”这两句并非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作为一首虚构的扩展版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孟浩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与王维并称“王孟”,是唐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译文

不再向朝廷上书请求官职,回到南山那座破旧的草庐。

自认为没有才能而被圣明的君主遗弃,又因为多病而朋友疏远。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老去,新春又匆匆逼近旧年逝去。

岁末时节,涪江水缓缓流入山谷,白沙茫茫,岩石嶙峋突兀。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前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再追求功名,决定归隐山林,中间两句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因才疏学浅而被朝廷遗弃,又因多病而朋友疏远的境遇,后两句则描绘了岁末时节的自然景象,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前两句的“北阙休上书”与“南山归敝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中间两句的自嘲,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是对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后两句的景物描写,则以其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岁暮涪江水归壑,白沙渺然石荦角”这两句,以岁末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既描绘了涪江水的宁静与深邃,又通过白沙与岩石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苍凉,这两句诗不仅丰富了全诗的内容,也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孟浩然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境遇有关,孟浩然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生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晚年生活更是贫困潦倒,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归隐山林,以诗酒自娱,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归隐生活中,面对岁末时节的自然景象,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易老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