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得此生重少壮,临危敢爱不赀身。出自哪首诗?

小星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王维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倘得此生重少壮,临危敢爱不赀身。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译文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遥远的安西,行程万里。

家乡的月亮令我思念,垂泪不已;塞外的黄沙滚滚,磨损着我的马蹄。

我四处寻找黄河的源头,却担心它已流到了大地的尽头;我穿越沙漠,只觉得天仿佛变得更低了。

如果我能再次拥有年轻时的强壮体魄,面对危难时,我怎敢吝惜自己的生命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赴边疆的艰辛与豪情,诗中通过“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表达了诗人孤身出使的孤独与决心;“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则通过对比家乡的月亮与边疆的黄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边疆环境的恶劣;“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荒凉与广袤,以及诗人面对自然的敬畏;“倘得此生重少壮,临危敢爱不赀身”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与勇气的向往,以及面对危难时的无畏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出使边疆的艰辛与豪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青春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与象征等手法,将边疆的荒凉与诗人的豪情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倘得此生重少壮,临危敢爱不赀身”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青春与勇气的无限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与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维出使边疆期间,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与画家,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心系国家,他出使边疆,不仅是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更是为了国家的安宁与繁荣,在边疆的艰苦环境中,他深刻体会到了边疆的荒凉与国家的需要,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豪情与壮志的《少年行四首·其三》,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青春与勇气的向往,更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