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子
唐·韦庄
征西幕罢几经春,叹息儿音尚带秦。
欲问此时归未得,朝朝空对白头人。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其所作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韦庄的诗大多描写晚唐离乱生活,感情深挚,风格清丽,是唐诗的又一重要流派。
译文
在西征的幕府中任职结束后已经过了好几个春天,我叹息着儿子的口音中还带着秦地的腔调,想问一问何时能够归来,却只能每天面对着已经白了头的自己空自叹息。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未能归来的儿子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征西幕罢几经春”说明诗人曾在西边征战,幕府生涯结束后已经过了多年;次句“叹息儿音尚带秦”则透露出诗人对儿子口音中仍带有秦地(即故乡)特色的感慨,暗示儿子虽远离故乡,但乡音未改,更添思乡之情,后两句“欲问此时归未得,朝朝空对白头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儿子归期的期盼与无奈,以及自己年华老去、孤独无依的悲凉心境。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简单的叙述和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儿子的深切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感慨,诗中“几经春”与“白头人”的对比,既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苍老。“儿音尚带秦”的细节描写,既增添了诗歌的生活气息,也深化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韦庄本人也曾亲身经历过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痛苦,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西征幕府任职结束后,回到故乡或定居某地时,因思念远在他乡的儿子而创作的,诗中流露出的对儿子的思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感慨,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在战乱频仍的年代里,人们往往面临着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惨命运,韦庄的这首诗正是对这种命运的深刻揭示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