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愁曲
唐·韦庄
夜色沉沉掩翠微,
孤灯寂寂照寒晖。
却掩船扉耿无寐,
半窗落月照清愁。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夜色深沉,重重山峦被黑暗笼罩,
一盏孤灯在寒夜里静静发光。
我关上船舱的门扉,心中却难以入眠,
半开的窗户透进月光,映照着我内心的清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与愁绪,首句“夜色沉沉掩翠微”以夜色和山峦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次句“孤灯寂寂照寒晖”通过孤灯和寒光,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后两句“却掩船扉耿无寐,半窗落月照清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他虽已掩上门扉,但心中却难以平静,月光透过窗户,映照出他内心的清愁。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夜晚的景物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愁绪,首句和次句通过夜色、山峦、孤灯和寒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愁苦,他虽已身处船舱之中,但内心的愁绪却难以排解,月光透过窗户,映照出他内心的孤独和清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漂泊异乡、远离家乡时所作,在夜晚的孤独中,诗人回忆起家乡的温暖和亲人的关爱,心中充满了愁绪和思念,他通过描绘夜晚的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漂泊异乡的诗人,在动荡时期所经历的孤独和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