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自嘲》,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自嘲
宋·陆游
手版倒持悲末路,寒江独钓媿高风。
丈夫出处非天意,老景萧条只自雄。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手持笏板(古代大臣上朝时所持的手板)却倒持(即倒拿,象征仕途不顺),悲叹自己走到了穷途末路;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自愧不如那些有高风亮节的人,大丈夫的出处进退并非天意所能决定,晚年境况萧条,但仍能自我振作,保持英雄气概。
释义:
首句“手版倒持悲末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悲叹;次句“寒江独钓媿高风”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之士的敬仰以及自己的惭愧之情,后两句“丈夫出处非天意,老景萧条只自雄”则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自我振作的精神风貌。
赏析:
这首诗以自嘲为题,实则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和坚定的信念,首联通过“手版倒持”和“寒江独钓”两个生动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仕途失意、孤独落寞的境遇,但诗人并未沉溺于这种消极情绪中,而是通过“悲末路”和“媿高风”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高洁之士的敬仰以及自我反省的精神,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诗人认为大丈夫的出处进退并非天意所能决定,而是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即使晚年境况萧条,也要保持英雄气概,自我振作,这种不屈不挠、自我激励的精神风貌,正是陆游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事业,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境悲凉时所作,通过自嘲的方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仕途失意的悲叹和对高洁之士的敬仰之情,也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自我振作的精神风貌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这种精神风貌和信念,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