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天气苦萧森,如缕云升便作霖。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雨

宋·释绍嵩

春来天气苦萧森,如缕云升便作霖。

四野农夫皆望岁,三时雨泽是甘霖。

田畴渐润浮新绿,花柳初匀染浅深。

最喜及时添好景,人间何处不欢欣。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平具体年份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文坛,以诗名世,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佛教禅意,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释绍嵩的诗作常反映出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

译文

春天到来,天气却仍旧寒冷萧索,当细丝般的云朵升起时,便化作了绵绵春雨,田野间的农夫都期盼着丰收之年,这适时而降的雨水正是他们渴望的甘霖,田地逐渐湿润,新绿浮现,花与柳也初露春色,色彩深浅不一,最令人喜悦的是这场及时雨为大地增添了美好景致,人间处处洋溢着欢乐与喜悦。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春天里的一场及时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农民丰收愿望的同情与支持,诗中“苦萧森”与“便作霖”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春雨的珍贵与及时。“皆望岁”与“是甘霖”则直接点明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与雨水带来的希望,最后两句以景寓情,展现了雨后大地的生机与人们的喜悦。

赏析

释绍嵩的这首《喜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一场及时雨,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诗中“如缕云升便作霖”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云升雨降的景象,富有画面感,而“四野农夫皆望岁”则直接触及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丰收的渴望,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人间疾苦的同情与关怀。

创作背景

释绍嵩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时代,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或许经常游历乡间,亲眼目睹了农民在恶劣天气下的艰辛生活,当春天来临,一场及时雨缓解了旱情,给农民带来了希望时,他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喜悦,于是写下了这首《喜雨》,通过这首诗,释绍嵩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赞美,也寄托了对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深切期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