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书生叹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青衫落落旧书生,数载寒窗梦未成。
笔底春秋空自许,胸中甲胄为谁横?
书生亦有功名愿,与世无缘每背驰。
独倚危楼听夜雨,一灯如豆照寒檠。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家道中落,早年便为生计奔波,一生穷困潦倒,诗才横溢,风格独特,多抒发穷愁不遇、怀才不遇之感,与同时代的诗人龚自珍齐名,有“龚黄”之称。
译文
身着一袭青衫的落魄书生,多年寒窗苦读却未能实现梦想,笔下虽有春秋之志,却只能空自赞许;胸中虽有甲胄之勇,却不知为谁而战,书生心中也有追求功名的愿望,但总是与世道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听着夜雨淅沥,一盏微弱的灯光如豆,照亮了寒冷的书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落魄书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怀才不遇、与世无缘的深深感慨,首联点明书生身份和境遇;颔联通过“笔底春秋”和“胸中甲胄”的对比,展现了书生的才华与无奈;颈联直接点出书生虽有功名愿,却与世道不合;尾联则以夜雨、孤灯、寒檠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书生的悲剧色彩。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落魄书生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诗中“书生亦有功名愿,与世无缘每背驰”一句,更是道出了无数怀才不遇者的心声,具有广泛的共鸣性,诗中的意象运用也极为巧妙,如“青衫”、“寒窗”、“夜雨”、“寒檠”等,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黄景仁生活在清朝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他自幼聪颖好学,但家境贫寒,早年便为生计奔波,尽管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一生穷困潦倒,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一个落魄书生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怀才不遇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