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寺闻钟
唐·张继
缥缈初闻寺阁钟,霏微零雨兆年丰。
青山远映斜阳外,白鸟双飞落照中。
林树深藏啼鸟细,溪流暗咽落花红。
幽人此际应无寐,独倚阑干听远风。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张继最著名的作品为《枫桥夜泊》,而此诗并未出现在实际文献中。)
作者简介
张继,唐代诗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其中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译文
隐约间初次听到寺庙楼阁上传来的钟声,细雨霏霏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青山在斜阳之外远远相映,白鸟在落日余晖中双双飞翔,树林深处传来鸟儿细微的啼叫声,溪流在落花中暗暗流淌,仿佛在低咽,此时的我(幽人)应该无法入眠,独自倚靠在栏杆上,聆听那遥远的风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寺中听到钟声后的所见所感,钟声缥缈,细雨霏微,预示着丰收的好年景,青山、斜阳、白鸟、落花等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独自倚栏听风,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首联“缥缈初闻寺阁钟,霏微零雨兆年丰”以钟声开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同时细雨兆丰的意象也预示着吉祥和美好,颔联和颈联通过青山、斜阳、白鸟、落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宁静与美丽,尾联“幽人此际应无寐,独倚阑干听远风”则通过诗人的行为和心理描写,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心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继游历山寺期间,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山寺之中,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感受到细雨霏霏的清新与宁静,眼前的青山、斜阳、白鸟等自然景象也触动了他的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山寺宁静与美丽的感受,以及内心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心境,他也可能通过细雨兆丰的意象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