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馀寒透客衣,江村倍觉失春期。全诗是什么?

梦梦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怀秦髯

宋·李彭

漠漠馀寒透客衣,江村倍觉失春期。

花前小立无人会,只有流莺似解啼。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彭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李彭,字商老,南康建昌(今江西永修)人,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他学识渊博,工于诗文,尤善书法,与黄庭坚、苏轼等文学大家有交往,李彭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是宋代文坛上一位不可忽视的诗人。

译文

淡淡的余寒穿透了我的衣裳,在这江边的村庄里,我更加感觉到错过了春天的美好时光,在花前静静地站立,却无人能理解我此刻的心情,只有那流莺似乎懂得我的哀愁,发出声声啼鸣。

释义

漠漠馀寒透客衣:形容天气仍然带有寒意,使客居他乡的人感到寒冷。

江村倍觉失春期:在江边的村庄里,诗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错过了春天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失落感。

花前小立无人会:诗人在花前静静地站立,却无人能理解他此刻的孤独与哀愁。

只有流莺似解啼:只有那流莺似乎懂得诗人的心情,发出声声啼鸣,与诗人产生共鸣。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客居他乡、感受余寒、错过春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诗中“漠漠馀寒透客衣”一句,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而“江村倍觉失春期”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后两句“花前小立无人会,只有流莺似解啼”则以花前无人理解的孤独和流莺的共鸣,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彭客居他乡、远离亲友的某个春日,在异乡的日子里,诗人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与寂寞,尤其是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他更加怀念家乡的亲人、朋友和美好的时光,他通过描绘自己客居江村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