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笔
唐·李峤
逢迎风月麴生事,弹压江山毛颖功。
利用岂惟吟五字,直须传诵入儿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侍郎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尤善五言律诗,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是初唐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多反映宫廷生活及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遇到美好的风月景致,是酒(麴生,酒的代称)增添了情趣;而描绘壮丽的山河,则是笔(毛颖,笔的代称)的功劳,笔的用处岂止是用来吟咏五言诗句,它应当被用来创作能够广泛传诵、连儿童都能熟记的作品。
释义
这首诗通过“麴生”与“毛颖”的对比,突出了笔在文学创作和描绘自然美景中的重要作用,麴生代指酒,暗示酒能助兴,增添生活情趣;而毛颖则代指笔,强调笔在记录美好、传达情感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后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笔的价值,认为它不仅能用于高雅的文学创作,还能创作出广为人知的佳作,影响深远。
赏析
这首诗以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笔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诗人通过“逢迎风月麴生事,弹压江山毛颖功”两句,将酒与笔进行对比,既突出了笔在描绘自然美景、记录生活情感方面的独特功能,又体现了诗人对笔的深厚情感,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强调了笔在文化传承和普及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了诗人对笔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峤的文学追求和仕途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李峤深知笔在文学创作和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笔的赞美和敬仰,也寄托了自己对文学创作和政治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对笔的普遍喜爱和尊重,以及笔在唐代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