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老马虽知路,身似鸣蛙不属官。的解释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四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心如老马虽知路,身似鸣蛙不属官。

久向人间争宠辱,罢官归去卧青山。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多抒发其关心百姓疾苦、蔑视权贵、安贫乐道的思想情感,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其书法亦独具特色,以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闻名于世。

译文

我的心就像一匹老马,虽然熟悉道路,但已无心再驰骋;我的身体就像一只鸣蛙,虽然仍在鸣叫,但已不属于官场,长久以来,我在人世间争名夺利,现在终于罢官归去,隐居在青山之中。

释义

“心如老马虽知路”一句,比喻自己虽然历经世事、经验丰富,但已无心再追求功名利禄;“身似鸣蛙不属官”一句,则以鸣蛙自喻,表明自己虽仍有声音,但已不再是官场中人,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罢官归隐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前两句以老马和鸣蛙为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己虽历经世事、经验丰富,但已无心再追求功名利禄的心态;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充满了诗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郑板桥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他曾任县令等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和民生疾苦,多次上书直言,结果屡遭贬谪,他选择罢官归隐,过上了隐居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那种不屈不挠、坚守自己信仰的精神品质,以及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