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杂兴
唐·白居易
身外岂关吾辈事,镜中已换昔时人。
百年心事归平淡,千载功名付水尘。
竹径有时风扫叶,花门终日鸟啼春。
闲来石上观流水,欲去溪边濯足巾。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其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身外之事哪一件真正关乎我们这些人?镜中的容颜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百年的心事最终归于平淡,千年的功名也不过是化作尘土和水流。
竹林小径有时会被风吹落叶片,花门整天都有鸟儿在啼叫报春。
闲暇时我会坐在石上观赏流水,想要离开时就到溪边去洗洗脚上的巾帕。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功名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联“身外岂关吾辈事,镜中已换昔时人”直接点出诗人对身外之事的超脱态度,以及岁月流逝、容颜已改的感慨,颔联进一步阐述了对功名富贵的淡泊,认为这些不过是过眼云烟,颈联则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美好,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尾联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展现了诗人闲居生活的悠然自得。
赏析
这首诗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首联的“身外岂关吾辈事”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而“镜中已换昔时人”则巧妙地通过容颜的变化,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颔联的“百年心事归平淡,千载功名付水尘”更是将诗人对人生和功名的淡泊态度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闲居生活,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闲居时期所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经历了多次贬谪和升迁,晚年终于得以在洛阳闲居,在这段时期,他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名利和人生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功名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宁静和满足,以及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