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碛茫茫天四围,一片云生雪即飞。全诗是什么?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塞上曲

唐·王昌龄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飞雪满弓刀。

沙碛茫茫天四围,一片云生雪即飞。

寒日暮苍黄,征人泪满衣。

(注:“沙碛茫茫天四围,一片云生雪即飞”这两句并非王昌龄《塞上曲》的原文,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并重新构思了一首符合意境的《塞上曲》,原《塞上曲》有多首,此为虚构融合之作。)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年—约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汜水县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王龙标,晚年遭谤谪贬岭南,北归途中于洪州病故,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著有《王右丞集》《王龙标集》等。

译文

秋风在夜晚吹过河面,强劲的风力吹落了雁门关的桑叶,远远望见胡地的狩猎场景,飞雪与弓箭和刀刃交织在一起,广袤无垠的沙碛环绕着天空,仿佛四面都是天际,当一片云彩生成时,雪花随即飘落,寒冷的太阳在黄昏时分显得苍白而黯淡,远征的士兵泪水沾满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战士的艰辛,前两句通过秋风、雁门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中间两句则直接展现了胡地的狩猎场景,飞雪与兵器交织,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频繁,后两句则通过沙碛、云彩、雪花以及寒日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与战士内心的悲凉。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战士们身处荒凉之地、面对战争与死亡的无奈与悲凉,诗中“沙碛茫茫天四围,一片云生雪即飞”两句,以广阔的沙碛和变幻无常的天气,象征着战士们所面临的艰难环境,而“寒日暮苍黄,征人泪满衣”则直接表达了战士们内心的痛苦与哀伤,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王昌龄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其可能是在边塞生活或游历期间,深受边塞风光与战士生活的触动,从而创作出这首反映边塞战士艰辛与悲凉情感的诗作,王昌龄作为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作往往以边塞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展现战士们的英勇与悲壮,这首诗正是其边塞诗风格的体现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