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掖庭终有一人行,敢道君王弃蕉萃?”,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刘皂的《长门怨三首》中的第二首,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长门怨三首·其二
唐 刘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泪到天明。
掖庭终有一人行,敢道君王弃蕉萃?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皂,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作品以宫怨诗见长,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宫中女子的哀怨情感,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某些侧面,虽然他的诗作数量不多,但每篇都富有深情,引人深思。
译文
秋夜的雨滴落在长门宫中,漫长的夜晚让人愁绪满怀,心中的忧愁和泪水一直持续到天明。
在这深宫之中,终究还是会有一个人(指被君王冷落的妃子)在行走,她怎敢埋怨君王抛弃了她这憔悴之人呢?
释义
长门:古代宫殿名,常用来代指失宠的妃子所居之处。
掖庭:皇宫中的内庭,也指宫中女官或宫女所居之处。
蕉萃:同“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门宫中一个被君王冷落的妃子的内心世界,表达了深宫中的哀怨与无奈,前两句以“雨滴”和“秋夜”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基调,后两句则通过“终有一人行”和“敢道君王弃蕉萃”的设问,巧妙地表达了妃子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她虽然被君王冷落,但仍不敢直接埋怨君王,只能默默承受这份痛苦,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宫廷中的某些真实事件有关,在唐代,宫廷生活复杂多变,妃子们为了争宠而各显神通,但也有很多妃子因各种原因被君王冷落,生活在孤独与痛苦之中,刘皂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创作出了这首反映深宫哀怨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唐代宫廷生活的一角,感受到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