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和亲成故事,万里风尘妾何罪?的释义

梦梦11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王昭君二首(其二)》,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王昭君二首(其二)

唐·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期。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单于已在金山西,犹能弯弓射大雕。

汉家和亲成故事,万里风尘妾何罪?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译文

汉朝的明月照耀着秦地,它的流影也照亮了王昭君,她一踏上通往玉门关的路,就走向了天涯,再也没有回来,汉朝的月亮还是从东海升起,但王昭君西嫁到匈奴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的日期了,燕支山常年寒冷,雪花如同花朵般飘落,王昭君的蛾眉在胡沙中日渐憔悴,生前因为没有黄金贿赂画师而被画得丑陋,死后只留下青冢让人叹息,单于已经住在金山西面,仍然能够弯弓射大雕,汉朝与匈奴和亲已成为往事,王昭君万里迢迢来到异域,她究竟有什么罪过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也对汉朝的和亲政策提出了质疑,诗中通过对比汉朝与匈奴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等,突出了王昭君在异域生活的艰辛与孤独,以及她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以明月为线索,将汉朝与王昭君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表现了历史的沧桑感,又突出了王昭君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王昭君在异域生活的艰辛与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的不幸遭遇,诗人以“汉家和亲成故事,万里风尘妾何罪?”这一反问句结尾,既表达了对王昭君不幸遭遇的同情,也对汉朝的和亲政策提出了质疑,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游历边疆、了解历史典故后,有感而发创作的,王昭君作为汉朝和亲公主远嫁匈奴的故事,在唐代广为流传,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议论时事的题材之一,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时,既借鉴了前人的成果,又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使这首诗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深刻,在艺术上更加生动、感人,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表达了他对历史、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