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行路难
唐·韦庄
灞桥策驴愁露手,新丰买酒聊软脚。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离别。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及《全唐诗补遗》录其诗三百余首。
译文
在灞桥上骑着驴子,因露水沾湿了手而心生愁绪;到新丰镇买酒,姑且让疲惫的双脚得以放松,长安城外的道路上有着无数的树木,但只有那垂杨柳最能勾起人们的离别之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绪与慰藉,首句“灞桥策驴愁露手”通过“灞桥”这一典型的离别之地,以及“愁露手”的细节,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次句“新丰买酒聊软脚”则通过买酒解乏的行为,展现了诗人在愁苦中的一丝自我慰藉,后两句则进一步以“无穷树”与“垂杨绾离别”作对比,强调了离别之情的普遍与深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复杂情感,首句“灞桥策驴愁露手”中的“灞桥”作为古代送别之地,本身就蕴含着浓厚的离别氛围,而“愁露手”则通过细节描写,将诗人的愁绪具象化,次句“新丰买酒聊软脚”则通过买酒解乏的行为,展现了诗人在愁苦中的自我调适,后两句则以“无穷树”与“垂杨绾离别”作对比,既突出了离别之情的普遍,又强调了垂杨柳在离别情感中的特殊地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的仕途经历有关,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与五代的更迭,仕途坎坷,多次遭遇贬谪与流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或许在旅途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离别之苦与人生无常,从而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灞桥与新丰作为唐代长安附近的著名地点,也为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