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陂处处移新稻,乘屋家家补破茆。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老曝背

唐·李颀

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

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

筑陂处处移新稻,乘屋家家补破茆。

何处青烟起村落,一川明水涨溪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诗风雄浑奔放,语言质朴自然,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以及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百岁老翁不再种田,只知道在冬日暖阳下曝晒脊背,享受这残年的乐趣,有时他独自扪虱搔首,目光追随着归鸿,在篱笆下安然入睡,村民们忙着修筑水坝,移栽新稻;家家户户爬上屋顶,修补破旧的茅屋,远处哪个村落升起了袅袅炊烟,清澈的溪水涨满了溪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冬日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老翁的悠闲生活以及村民们的勤劳景象,首联写老翁曝背乐残年,次联写老翁的闲适生活;颈联写村民们的劳作场景,尾联则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以老翁曝背为引子,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老翁的悠闲自得和村民们的勤劳朴实,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中“筑陂处处移新稻,乘屋家家补破茆”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村民们忙碌的劳作场景,既表现了他们的勤劳,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诗人还通过“何处青烟起村落,一川明水涨溪桥”两句,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有关,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诗人都热衷于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李颀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深受这种风气的影响,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唐代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诗人将乡村生活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