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燕子归巢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细雨微风燕子斜,争梁谇语惊幽梦。
掠地斜飞避画帘,穿柳衔泥筑爱巢。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六分半书”,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笔墨酣畅淋漓,深受后人喜爱,其一生坎坷,但性格豁达,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译文
细雨绵绵,微风轻拂,燕子在空中斜飞穿梭,它们在屋梁上争夺地盘,叽叽喳喳的叫声惊扰了人们的幽梦,燕子低飞掠过地面,巧妙地避开低垂的画帘,穿梭在柳丝之间,衔泥筑造着爱的巢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燕子在细雨微风中归巢的情景,首句“细雨微风燕子斜”点明了时间和天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次句“争梁谇语惊幽梦”通过燕子的争吵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它们的生活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被惊醒的情境,第三句“掠地斜飞避画帘”进一步刻画了燕子的飞行姿态,展现了它们灵活机敏的特点,末句“穿柳衔泥筑爱巢”则是对燕子勤劳筑巢行为的赞美,也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燕子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燕子归巢时的自然景象和生活情趣,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燕子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也借燕子之口,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板桥的生活经历有关,郑板桥一生坎坷,但性格豁达,善于从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灵感,他常常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细雨绵绵的春日,看到燕子归巢的情景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