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鱼
宋·杨万里
青草池边一雨新,
水禽惊散走滨滨。
要识坐堂哀觳觫,
试来临水看噞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作语言通俗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富有生活气息。
译文
青草池塘边刚下过一场新雨,水边的禽鸟被惊得四处飞散,要想知道坐在堂上的人为何会心生哀怜和恐惧(觳觫),不妨走近水边,看看那些鱼儿在水中张口呼吸(噞喁)的样子。
释义
青草池边一雨新:描述了雨后青草池塘的清新景象。
水禽惊散走滨滨:水边的禽鸟被突如其来的雨或人声惊散,四处奔逃。
要识坐堂哀觳觫:觳觫,形容恐惧颤抖的样子,这里用“坐堂哀觳觫”比喻人的内心恐惧或哀怜。
试来临水看噞喁:噞喁,形容鱼在水中张口呼吸的样子,诗人建议通过观察水中鱼儿的生存状态来理解人的内心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雨后池塘的景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生命的同情与关怀,前两句描绘了雨后池塘的宁静与生机,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与联想,将人的情感与鱼儿的生存状态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自然界中的微妙变化,并通过这些变化,引发了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此时他仕途坎坷,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他善于从自然景象中汲取灵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将自然与人生相结合,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这首诗正是他在观察雨后池塘景象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雨后池塘的清新景象和水禽、鱼儿的生存状态,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和对世间万物的同情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