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此句为后人根据杜甫生平及风格补全,原诗中此句为“闲人尚媿沙鸥在,始信烟波得意难。”,但此句并未直接出现在现存《江村》版本中,故以下分析基于整首诗及补全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作品广泛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译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幽静,堂上飞来飞去的燕子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水中鸥鸟也愿意和我亲近,老妻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鱼钩,只要有老朋友供给粮食,我这微贱的身体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虽然身体多病,需要的只是药物,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成都草堂附近江村的宁静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满足,诗中通过描写江流、燕子、鸥鸟、老妻画棋、稚子垂钓等场景,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田园生活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赏析
“闲人尚媿沙鸥在,始信烟波得意难。”这句虽非原诗直接内容,但融入了对杜甫心境的理解,诗人以沙鸥自喻,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闲适之中,却仍感难以完全忘却尘世烦恼,达到真正的逍遥自在,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现实的无奈,杜甫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夏,当时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已有两年,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流离之后,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杜甫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努力,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