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觅饭
宋·释宗杲
人生觅饭元多术,最下方为禄代耕。
若向人间争宠辱,百年心事几曾明。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南宋临济宗高僧,字昙晦,号妙喜,俗姓奚,宣城(今安徽宣城)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深研佛法,成为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释宗杲不仅佛学造诣深厚,还擅长诗文,其诗作多富含禅理,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人生的道路上寻找生计原本有多种方法,而最为低下的方式便是以官禄来代替耕种,如果一味地在人世间争宠夺利、计较荣辱,那么一生的心事又有多少能够真正明白呢?
释义
“人生觅饭元多术”意指人生在世,谋求生计的手段多种多样;“最下方为禄代耕”则指出以追求官禄为生的方式最为低下,暗含了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若向人间争宠辱”描述了人们常常陷入的争名夺利的境地;“百年心事几曾明”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真谛难以被世人真正理解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处世哲学的深刻见解,首句“人生觅饭元多术”开门见山,指出人生在世,谋求生计的手段多种多样,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最下方为禄代耕”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以官禄为生的低下,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后两句“若向人间争宠辱,百年心事几曾明”则进一步阐述了争名夺利的无益,以及人生真谛难以被世人真正理解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含禅理,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释宗杲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内外交困,社会风气浮躁,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宗杲深感世俗功名的虚无和人生的无常,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追求和处世哲学的看法,他通过这首诗,希望人们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这首诗也反映了释宗杲作为一位高僧的豁达胸怀和深邃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