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筑观出云雨,峨眉正与阑干平。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唐·李白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玄言。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客心自感何所依,峨嵋山月半轮秋。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相送无多语,空余泪满襟。

城头筑观出云雨,峨眉正与阑干平。

今朝此会岂无因,蜀客相看眼最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喜欢饮酒作诗,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想象丰富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注:由于全诗较长,以下仅翻译涉及关键词的部分)

我站在城头筑起的观台上,看着云雨翻腾,远处的峨眉山正与观台的栏杆相平。

释义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城头观台上远眺峨眉山的景象,云雨缭绕之中,峨眉山仿佛与观台的栏杆齐平,展现了峨眉山的雄伟与壮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峨眉山的深厚情感。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峨眉山与城头观台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通过“筑观出云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之高远与神秘;而“峨眉正与阑干平”则进一步突出了峨眉山的雄伟与壮观,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峨眉山的敬仰与向往,整句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是李白诗歌中典型的豪放与浪漫风格的体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为送别蜀僧晏入中京(长安)而作,诗中通过回忆、想象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峨眉山月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人的真挚祝福,在创作这首诗时,李白可能正身处巴东三峡地区,望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峨眉山与友人,而“城头筑观出云雨,峨眉正与阑干平”这句诗,则可能是诗人在想象或回忆中,将自己在城头观台上远眺峨眉山的景象融入诗中,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峨眉山的无限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