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唐·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读君长句还增气,俗耳那闻韶頀声?
作者及朝代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作者简介
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派宗师,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译文
我们万里相逢,彼此忘情,视客舍为家舍,只恨相聚太短,在惜别的宴席上,我们举杯痛饮,三杯下肚,泪湿衣襟,早晨的云气,往日的志向,犹如在梦中追寻,不知何日能再相对共话夜雨,同床共寝,急风大雪中,我们就像那孤苦无助的脊令鸟,彼此相依为命,惊风中,我们像失群的鸿雁,不能成行,读着你赠我的长诗,令我志气倍增,凡夫俗子的耳朵,哪里能懂得欣赏像《韶》《頀》那样高雅的音乐呢?
释义
这首诗是黄庭坚与友人元明在黔南分别时所作的和诗,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形象地展现了离别时的凄凉与孤独,诗人也表达了对友人诗才的赞赏,认为其诗作能振奋人心,超越世俗的平庸。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联“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直接点出离别之情,情感饱满而深沉,颔联通过“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颈联以“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的自然景象,比喻离别时的孤独与无助,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尾联“读君长句还增气,俗耳那闻韶頀声?”则是对友人诗才的高度评价,认为其诗作能振奋人心,超越世俗的平庸,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被贬谪至黔南时所作,当时,他与友人元明相遇并短暂相聚,随后又要面临分别,在离别之际,元明赠诗一首,黄庭坚便以此诗作答,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