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流闻意已倾,岂知晚岁托齐盟。出自哪首诗?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刘司户蕡

唐·李商隐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去路,更惊蚕妾欲归魂。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如棋局局新。

道义流闻意已倾,岂知晚岁托齐盟。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江面上风浪大作,吹动云根(指云脚,即低垂的云),沉重的船锚和危险的桅杆在白日里显得昏暗不明,已经阻断了燕子和大雁南飞的初路,更使那些想要归家的蚕妾心惊胆战,我本以为此生只能默默无闻,哪知竟能承接到朝廷的优诏(指提升官职的诏书),世事就像一盘棋,每一局都是新的变化,你的道义之声流传四方,让我心生敬意,又怎能想到晚年还能与你结为盟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上的风浪和自身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敬仰和结盟的喜悦,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的险恶,暗喻社会环境的艰难;中间两句写自己仕途的坎坷和归家的无望;后两句则转而写对友人的敬仰和结盟的喜悦,情感由低沉转为高昂。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上跌宕起伏,充分展示了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魅力,前两句以自然景象开篇,既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又暗含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中间两句则通过自身的遭遇,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慨,最后两句则突然转折,以对友人的敬仰和结盟的喜悦作为结尾,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在表达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江风扬浪动云根”象征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世事如棋局局新”则比喻世事的无常和变化,这些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友人刘蕡的,刘蕡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因直言敢谏而得罪了权贵,被贬为地方官,李商隐在诗中表达了对刘蕡的敬仰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无奈和对世事的感慨,在创作这首诗时,李商隐可能正处于自己仕途的低谷期,因此他对刘蕡的遭遇有着深刻的共鸣和同情,通过这首诗,他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结盟的喜悦,也寄托了自己对仕途和世事的感慨和期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