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踏青》,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和子由踏青
宋·苏轼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何妨陇上春。
无限青山行欲尽,有情江水去无痕。
野人易与输肝肺,俗语谁能挂齿牙?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东风吹拂着田野小路,惊起了路上的微尘,游人们开始享受这新年带来的欢乐,人们趁着空闲正好在路边饮酒,麦苗短小又怎能妨碍田野上春天的到来呢?无边的青山似乎快要走尽了,江水有情却一去无痕,山野之人容易与之交心,但那些俗语又有谁能挂在嘴边时常提起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踏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野人易与输肝肺,俗语谁能挂齿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山野之人的真诚交往和对世俗语言的淡泊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踏青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游人的活动,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东风陌上惊微尘”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风吹拂田野小路的情景,为全诗定下了清新明快的基调,而“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何妨陇上春”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和对春天的热爱,最后两句“野人易与输肝肺,俗语谁能挂齿牙?”则表达了诗人对山野之人的真诚交往和对世俗语言的淡泊态度,进一步凸显了诗人的高洁品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相互唱和之作,在宋代,文人之间常有相互唱和的风气,通过诗词的相互呼应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和观点,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当时苏轼可能正身处自然之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和山野的宁静,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与弟弟苏辙的唱和,也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