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梅尧臣
忽到云山幽绝处,穿林啼鸟不知名。
岩前鹿饮溪边水,松下人观石上铭。
日暮归来无一事,满襟清兴自闲情。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浮华,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资治通鉴》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唐载记》、《毛诗小传》等传世。
译文
忽然之间来到云雾缭绕的深山幽谷之中,林中传来鸟儿清脆的啼叫声,却不知它们是什么鸟儿,岩石前,鹿儿正在溪边饮水;松树下,有人正静静地观赏着石碑上的铭文,傍晚时分归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满襟的清新兴致和自在闲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行时偶遇的一处幽静绝美的自然景观,以及自己在此情此景中的闲适心境,诗中通过“云山幽绝处”、“穿林啼鸟”、“岩前鹿饮”、“松下观铭”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句“忽到云山幽绝处”,以“忽到”二字突出了意外之喜,展现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惊喜之情,次句“穿林啼鸟不知名”,通过“穿林啼鸟”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静和生机,后两句则通过“岩前鹿饮”、“松下观铭”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此情此景中的闲适心境,全诗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梅尧臣游历山水之间时,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梅尧臣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他常常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从而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山水田园诗,这首诗就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偶遇一处幽静绝美的自然景观时,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在此情此景中的闲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