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蜉蝣至细能知时,舂风磑雨占无遗”,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春帖子词·皇帝阁六首·其二》,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春帖子词·皇帝阁六首·其二
宋 · 宋祁
蜉蝣至细能知时,舂风磑雨占无遗。
化工潜运春先觉,不待鸣条风律吹。
作者简介: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词人,他与其兄宋庠均以文学名世,并称“二宋”,宋祁的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他学识渊博,著有《宋景文集》、《益部方物略记》、《笔记》等。
译文:
即便是微小的蜉蝣也能感知时节的变换,它们通过观察春风和春雨就能准确地预测天气,大自然的造化在春天悄然运作,使得万物都能提前感知到春天的到来,无需等到风吹动树枝发出声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蜉蝣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以及春风春雨的预兆作用,表达了自然界万物对春天到来的敏锐感知,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强调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智慧。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敬畏,诗人通过蜉蝣这一微小生物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以及春风春雨的预兆作用,巧妙地表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诗人也通过“化工潜运春先觉”一句,强调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智慧,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祁为皇帝所写的春帖子词之一,春帖子词是宋代宫廷中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用于在春天到来时向皇帝进献,以表达对新春的祝福和对国家繁荣的祈愿,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自然界的神奇,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宋祁的文学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自然界的神奇,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国家繁荣的祝愿和对生命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