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雪恶冻复饿,儿啼颊皴翁噤卧。的解释

小星9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清代诗人蒋士铨的《哀江南》,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哀江南》

清·蒋士铨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悠悠绕梦思,青山隐隐隔尘寰。

明朝雪恶冻复饿,儿啼颊皴翁噤卧。

谁怜孤苦守蓬窗,空对寒灯泪满袖。

作者简介

蒋士铨(1725年-1785年),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蒋士铨与袁枚、赵翼齐名,并称“乾隆三大家”,其文学成就以戏曲为最高,诗词次之,所作戏曲,在抨击时政、揭露社会黑暗方面,与同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洪亮吉、黄景仁相近,诗词多抒发个人怀抱,哀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同情人民疾苦,语言清丽,感情真挚。

译文

金陵的夜晚寂静无声,凉风习习,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吴越之地,白云悠悠地飘荡,缠绕着我的思绪,青山隐隐地矗立,隔绝了尘世的喧嚣,想到明天又要面对严寒和饥饿,孩子们冻得脸颊皲裂,老人们冻得噤声而卧,有谁能够怜惜我们这些孤苦的人,只能空对着寒冷的灯火,泪水沾满了衣袖。

释义

诗词通过描绘金陵夜晚的寂静和凉风的吹拂,引出诗人对远方吴越之地的思念,诗人以“明朝雪恶冻复饿”一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严酷现实,即人们面临着严寒和饥饿的威胁,而“儿啼颊皴翁噤卧”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困境下人们的悲惨生活,诗人以“谁怜孤苦守蓬窗,空对寒灯泪满袖”表达了自己对孤苦无依的人们的深切同情。

赏析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描绘金陵夜晚的景象和人们的悲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诗词中的“白云悠悠绕梦思,青山隐隐隔尘寰”两句,以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而“明朝雪恶冻复饿,儿啼颊皴翁噤卧”两句,则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严酷现实,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最后两句“谁怜孤苦守蓬窗,空对寒灯泪满袖”则表达了诗人对孤苦无依的人们的深切同情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词创作于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蒋士铨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通过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他通过描绘金陵夜晚的景象和人们的悲惨生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的关切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明朝雪恶冻复饿,儿啼颊皴翁噤卧”这两句诗在原文中独立成句,但整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是连贯的,共同构成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描绘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