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锦江夜别
唐·李商隐
春夜挑灯话别愁,此心已在锦江头。
月华如水凉初透,花影扶疏映小楼。
离恨恰如春草长,相思不绝似江流。
明朝望断天涯路,始信人间有别愁。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春夜里,我们挑亮灯烛倾诉离别的哀愁,我的心早已飞到了锦江之畔,月光如水般清凉,初透寒意,花影斑驳地映在小楼上,离别的愁恨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疯长,相思之情如同江水般绵延不绝,到了明天,我将望着天涯路,直到望断,才相信人世间真的有离别的哀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夜与友人或爱人分别时的情景,通过挑灯夜话、月华如水、花影扶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哀愁的氛围,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即将离别的深深不舍和无尽的相思之情,以及离别后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和情感,首联“春夜挑灯话别愁,此心已在锦江头”直接点题,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月华、花影等自然景物,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尾联“明朝望断天涯路,始信人间有别愁”则是对离别后生活的展望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体验和无奈。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漂泊的时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诗人经历了许多离别和挫折,对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哀愁有着深刻的体验,在一个春夜,他与某位友人或爱人即将分别,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它却很好地反映了李商隐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