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溪早春
唐·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便愁绝,文章何罪触雷霆,风雨南溪自醉醒。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善于捕捉并细腻描绘自然景物,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被誉为“一代诗宗”。
译文
回到家乡已经五次见到春天的景色,却总是被这春色惹得我这病翁心生烦恼,高高的柳树垂下绿丝绦,小桃树长到顶端开出了红花,卷起帘子,亭馆里阳光和煦,放下拐杖,漫步在溪山之间,微风轻拂,进入新的一年却更加愁苦,不禁自问:我的文章究竟犯了什么罪,竟会触怒如雷霆般的风雨?在南溪边独自醉醒,心中满是无奈与感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早春的南溪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己遭遇政治风波、文章被贬的不满与无奈,诗中“文章何罪触雷霆”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政治迫害的愤慨。
赏析
意境营造: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的生机盎然,高柳垂绿、小桃绽红,亭馆阳光、溪山微风,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之美。
情感表达: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诗人却流露出深深的愁绪,通过“文章何罪触雷霆”的质问,表达了对个人遭遇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语言风格:杨万里的诗以平易自然著称,此诗也不例外,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读来亲切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仕途不顺、遭遇政治风波之时,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杨万里的文章常因直言不讳而触犯权贵,导致他多次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回到家乡,面对早春的美景,心中却充满了愁绪和无奈,于是写下了这首《南溪早春》,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