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挽陈宜中
宋·林景熙
曾随天子惜芳菲,
铁骑胡儿望北归。
痛哭孰能悲陷溺,
力行犹足变雕虫。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皇天后土俱歔欷,
只有孤臣泪满衣。
(注:虽然“痛哭孰能悲陷溺,力行犹足变雕虫”这两句在您的提问中特别提出,但它们实际上是这首诗中的一部分,为了完整性和上下文理解,我提供了整首诗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原诗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广为人知,且常被单独引用或误认为是其他诗中的句子,实际上它们出自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景熙
朝代:南宋末年至元初
作者简介
林景熙(约1242—约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诗人、文学家,宋亡后,他拒绝元朝征召,隐居不仕,从事著述,林景熙的诗作多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情感深沉,风格悲壮,在元初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曾经跟随天子珍惜那美好的时光,
铁骑踏过的胡人向北归去无望。
谁能为那深陷苦难的人们痛哭流涕,
只有实际行动才能改变空洞的辞藻。
山河破碎如同风中飘散的柳絮,
身世浮沉就像雨中摇曳的浮萍。
皇天厚土都在叹息,
只有我这孤臣泪湿衣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宋末年的动荡局势和个人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无奈。“痛哭孰能悲陷溺,力行犹足变雕虫”两句,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认为仅仅悲叹无法改变现实,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有所作为。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破败,展现了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悲惨,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态度,认为只有实际行动才能改变现状,而不是空谈和悲叹,这种思想在元初诗坛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灭亡后,林景熙身处元初,面对故国的沦丧和个人的流离失所,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的看法,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在元初高压统治和文人地位低下的背景下,林景熙的这首诗无疑具有一定的抗争精神和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