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水潺湲供洗钵,松风萧飒入行縢。的解释

春秋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皎然

涧水潺湲供洗钵,松风萧飒入行縢。

闲云潭影悠悠过,野老村居淡淡情。

林鸟啼时春已暮,山花笑处日初明。

何须更问尘世事,且向禅中得此生。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诗歌创作,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人有交往,诗名颇盛,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佛理禅意,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山涧中的溪水潺潺流淌,可以用来清洗钵盂;松树间的风声萧萧作响,吹进了我的行囊,悠闲的白云和清澈的潭水悠悠地飘过,我在山野中的小村里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林中鸟儿啼叫时春天已经接近尾声,山花绽放时太阳刚刚升起,何必再去询问尘世间的纷扰琐事,不如在这禅意中度过此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首联“涧水潺湲供洗钵,松风萧飒入行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和谐,颔联“闲云潭影悠悠过,野老村居淡淡情”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淡泊的氛围,颈联“林鸟啼时春已暮,山花笑处日初明”则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尾联“何须更问尘世事,且向禅中得此生”则点明了诗人的心境和追求,即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山涧的溪水、松林的风声、悠闲的白云、清澈的潭水以及林中的鸟鸣和山花等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也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生活中所写,通过描绘自己身边的自然景物和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表达了自己对佛理禅意的理解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