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外桥高最堪望,凭阑目送下西山。全诗是什么?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暮归

唐·许浑

柳外桥高最堪望,凭阑目送下西山。

斜阳欲尽还贪照,白鸟飞迟似欲还。

无限野花开暮景,几重云影度江寒。

归心似箭谁能解,独倚危楼听暮蝉。

作者简介

许浑,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仙李白齐名,谓之“许浑千首湿,李白一生醉”,著有《丁卯集》。

译文

柳树外的桥梁高耸,是最适合远望的地方,我倚着栏杆目送夕阳缓缓沉入西山,斜阳即将落山却还贪恋着照耀大地,白色的鸟儿飞得缓慢,似乎想要返回巢穴,无限的野花在傍晚的景色中绽放,几重云影在寒冷的江面上缓缓飘过,我归心似箭的心情谁能理解呢?只能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聆听那傍晚时分的蝉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联点明地点与动作,诗人站在高耸的柳外桥上远望,目送西山落日,颔联通过“斜阳”与“白鸟”的描写,展现了傍晚时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野花盛开与云影过江的暮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以及独自倚楼听蝉的孤寂之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同时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归心似箭的心情,诗中“柳外桥高最堪望”一句,既点明了地点,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期待与向往,而“凭阑目送下西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即将逝去的夕阳的留恋与不舍,颔联与颈联的描写则更加细腻地展现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尾联则通过“归心似箭”与“独倚危楼”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许浑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面对傍晚时分的美景,心中不禁涌起对家乡的思念与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同时寓情于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归心似箭的心情,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升华,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思乡之情与人生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