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华胥归路万山青,拈得乌藤绕舍行。
野水自闲云自去,松风终日为君鸣。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致,其作品多流露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在通往华胥国的归途中,群山苍翠欲滴,我手持乌藤杖,绕着屋舍悠然行走,野外的溪水自由自在地流淌,白云也悠然自得地飘去,而松林间的风声,仿佛终日都在为我吟唱。
释义
“华胥归路万山青”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自然美景,华胥国在古代传说中为理想的仙境,此处借指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境或隐居之地,万山青翠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拈得乌藤绕舍行”则展现了诗人手持乌藤杖,悠然自得地漫步于屋舍周围的情景,体现了其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野水自闲云自去,松风终日为君鸣”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华胥归路”、“万山青”、“乌藤绕舍”等意象,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世界,通过“野水自闲”、“云自去”、“松风终日鸣”等动态描写,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灵性,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借自然之景抒发自己淡泊名利、向往自由的高洁情怀,展现了其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其创作多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山居生活中,面对自然美景有感而发之作,在宋代,随着文人士大夫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隐逸文化逐渐兴起,释绍嵩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其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