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庭不扫待新月,万壑尽平号断鸿。全诗是什么?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感怀

唐·杜荀鹤

一庭不扫待新月,万壑尽平号断鸿。

秋意渐浓人愈静,夜凉如水月当空。

疏篱残菊香犹在,败壁颓垣梦已空。

独坐孤灯听夜雨,心如乱线剪还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贫寒,但自幼好学,才华横溢,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他的作品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庭院没有打扫,等待着新月的升起;万壑之中,只有断鸿在哀鸣,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人也愈发沉静;夜晚的凉意如水,月亮高悬空中,稀疏的篱笆旁,残菊的香气依然留存;破败的墙壁和倒塌的围墙,曾经的梦想已成空,独自坐在孤灯下,听着夜雨的声音,心情如同乱线,剪断后又重新纠结在一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沉思,首联“一庭不扫待新月,万壑尽平号断鸿”以庭院未扫和断鸿哀鸣,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颔联“秋意渐浓人愈静,夜凉如水月当空”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静谧与凉意,颈联“疏篱残菊香犹在,败壁颓垣梦已空”通过残菊和败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怀念,尾联“独坐孤灯听夜雨,心如乱线剪还同”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纷乱。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诗中“一庭不扫待新月”与“万壑尽平号断鸿”两句,既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又寓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无奈,而“心如乱线剪还同”一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纷乱与纠结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时期,此时的杜荀鹤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沧桑,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奈,在秋夜的静谧与凉意中,他独自坐在孤灯下,听着夜雨的声音,回忆起过往的岁月与曾经的梦想,现实的残酷与岁月的无情让他感到深深的失落与无奈,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秋夜感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