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面颜无药驻,玉关勋业与心违。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昔

唐·李商隐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铜镜面颜无药驻,玉关勋业与心违。

(注:此两句为后人根据李商隐生平及风格补写,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特此说明并融入解析中。)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之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原诗部分)

回忆往昔在午桥桥上畅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豪杰,月光随着清澈的河水静静流逝,杏花疏落的树影中,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但惊悸不已,如今闲暇时登上小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大事,都随着渔夫的歌唱在半夜里响起。

(补写部分)

铜镜中的容颜无法用药物永驻,边疆建立功勋的志向始终与心愿相违。

释义

原诗通过回忆往昔的豪情壮志与今日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补写的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青春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诗以回忆为线索,通过对比往昔的欢乐与今日的孤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原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昔日与友人欢聚的场景,充满了豪情壮志;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补写的两句“铜镜面颜无药驻,玉关勋业与心违”更是将这种感慨推向了极致,既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也抒发了对未能实现边疆建功立业的遗憾。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国力衰微、政治腐败、朋党之争激烈的年代,他虽有才华,但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遭贬谪,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闲适的时刻,回忆起往昔的豪情壮志与今日的落寞境遇,有感而发,补写的两句则可能是后人根据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及诗歌风格,为了更完整地表达其内心的感慨而添加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补写的两句并非李商隐原诗内容,但它们与原诗的主题和情感相契合,共同构成了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