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渐近蝉更急,残日已沉鸦未归。出自哪首诗?

梦梦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景

新秋渐近蝉更急,残日已沉鸦未归。

风动庭前梧叶落,月移林外竹影微。

寒烟袅袅迷远道,暮霭沉沉掩柴扉。

独坐小轩心自静,闲看秋色入帘帏。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约920年-983年),五代末至北宋初诗人,字有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末至五代之初,南唐升元三年(939年)以秀才驰贡,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已仕南唐,后任淦阳宰,仕后主时,曾出使吴越,归途在淝水赋诗,有“好风吹我过江东”之句,入宋,仕至水部郎中,有《碧云集》三卷传世,今编诗二卷。

作者简介

李中一生多任小官,政治上并无所建树,但由于他远离政治斗争的中心,所以得以比较专心于诗歌的创作,他的诗以清丽见长,多写闲情逸致,内容较为单薄,不过,他的诗在艺术上还是有特色的,尤其善于写景,构思新奇,描写细腻,语言清新自然,所以一些名篇仍为后人所称道。

译文

新秋时节渐渐临近,蝉鸣声更加急促;夕阳已经西沉,乌鸦却还未归巢,风吹动庭院前的梧桐树叶纷纷落下,月光移动,树林外的竹影变得模糊不清,寒冷的烟雾袅袅升起,迷蒙了远方的道路;傍晚的云雾沉沉地笼罩着柴门,我独自坐在小轩窗前,心情自然变得宁静,悠闲地看着秋色悄悄进入窗帘。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新秋时节的景象,通过蝉鸣、夕阳、乌鸦、落叶、月光、烟雾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秋日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自身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新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联“新秋渐近蝉更急,残日已沉鸦未归”以蝉鸣和乌鸦未归为引子,点明了新秋时节的特征,同时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颔联“风动庭前梧叶落,月移林外竹影微”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风吹叶落,月移影微,动静结合,富有画面感,颈联“寒烟袅袅迷远道,暮霭沉沉掩柴扉”则通过烟雾和暮霭的描写,将秋夜的凄清氛围推向高潮,尾联“独坐小轩心自静,闲看秋色入帘帏”以诗人的独坐和闲看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有关,李中一生多任小官,政治上并无所建树,但他远离政治斗争的中心,得以比较专心于诗歌的创作,在新秋时节,他或许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涌起一股宁静与淡泊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新秋景象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