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中宝剑作雷吼,神物那得终摧藏。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宝剑篇

唐·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匣中宝剑作雷吼,神物那得终摧藏。

终当出匣明霜雪,不斩蛟龙誓不休。

作者及朝代

郭震,唐代诗人、将领,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他自幼聪慧好学,十六岁即为太学生,后步入仕途,曾任右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等职,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显著成就,其诗作以边塞诗见长,风格雄浑豪放,充满英雄气概。

作者简介

郭震是唐代中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将领,还擅长诗文创作,他的诗歌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在军事上,他多次参与平定边疆叛乱,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译文

你看那昆吾山的铁矿在火焰中冶炼,红光紫气交相辉映,多么耀眼,优秀的工匠经过数年的精心锻造,终于铸成了名为龙泉的宝剑,龙泉剑的颜色如同霜雪一般洁白,工匠们无不惊叹其绝妙,剑匣上镶嵌着琉璃和莲花图案,金环错落有致,映照着明月的光辉,正值天下太平,没有战乱,这把宝剑有幸成为君子防身的武器,剑身闪烁着青蛇般的光芒,剑上的花纹如同绿龟的鳞甲,它不仅是游侠之士的结交之物,也曾亲近过英雄豪杰,为何中途被遗弃,零落在古狱之边?虽然被尘土掩埋,失去了用处,但它仍然能在夜晚发出冲天的剑气,匣中的宝剑发出雷鸣般的吼声,这样的神物怎能永远被埋没?总有一天它会出匣亮相,如同霜雪般明亮,不斩尽蛟龙誓不罢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把宝剑的铸造、辉煌、被弃和期待重振的过程,寄托了诗人对英雄豪杰的赞美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宝剑象征着英雄人物的才华和志向,被弃则暗示了英雄在逆境中的遭遇,诗人通过宝剑的“雷吼”和“终当出匣”的誓言,表达了对英雄终将崛起、实现抱负的坚定信念。

赏析

这首诗以宝剑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宝剑的非凡品质和英雄气概,诗人运用夸张和象征的手法,将宝剑的铸造过程、外观特征、历史遭遇和未来命运与英雄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宝剑的“雷吼”和“终当出匣”的誓言,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赞美和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英雄主义精神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郭震个人的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郭震作为一位将领和诗人,他亲身经历了唐朝中期边疆的战乱和动荡,对英雄豪杰的遭遇和命运有着深刻的体会,他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与期望,在唐朝中期,边疆地区频繁发生叛乱和战争,国家需要更多的英雄豪杰来维护稳定和统一,郭震通过这首诗来赞美英雄精神,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