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邻里乐
朝代:宋代
作者:李纲
讼端可窒君试思,岁时邻里相谐嬉。
把酒言欢同笑语,共看儿童戏春池。
桑麻满地皆生意,鸡犬相闻是乐时。
莫道人间无乐事,此中风味最堪思。
作者简介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今江苏无锡),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力主抗金,反对割地求和,后被贬谪,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再度起用,任宰相,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日,病逝于福州,著有《梁溪集》等。
译文
试着思考一下,如果诉讼争端可以被平息,那么每逢佳节,邻里之间就能和谐地嬉戏玩耍,我们举杯共饮,欢声笑语不断,一同观看孩子们在春天的池塘边嬉戏,田野里桑麻茂盛,充满了生机,家家户户鸡犬相闻,这是一幅多么快乐的景象啊,不要说人间没有快乐的事情,这种邻里之间的和谐与欢乐,才是最值得人们去回味和珍惜的。
释义
“讼端可窒君试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息争端、促进和谐的期望;“岁时邻里相谐嬉”则描绘了邻里之间在节日里和谐相处的欢乐场景,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和谐生活的美好画面,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珍视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邻里和谐为主题,通过描绘节日里邻里之间的欢乐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个深刻的社会哲理:只有平息争端、促进和谐,才能让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纲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身处逆境的情况下,诗人更加珍视和向往邻里之间的和谐与欢乐,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切期望,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