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北人水旱不知祷
宋·欧阳修
南犬固应多吠雪,夏虫那得解知冰。
若言水旱无祈祷,却是人间事未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欧阳修(1007年-1072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与晏殊齐名,并称“晏欧”,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译文
南方的狗自然会对雪吠叫,因为它们少见雪;夏天的虫子又怎能理解冰的存在呢?如果说人们在水旱灾害面前不祈祷,那是因为人世间还有许多事理尚未被完全理解。
释义
这首诗通过“南犬吠雪”和“夏虫不知冰”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由于地域和时令的限制,人们对于超出自己经验范围的事物往往难以理解或接受,进而引出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和信仰,可能会忽视祈祷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祈祷本身无效,而是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规律认知的局限性。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开篇,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趣味,欧阳修通过“南犬”和“夏虫”的形象,巧妙地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引导读者思考在面对未知或超出经验范围的事物时,应保持开放和谦逊的态度,他也借此诗表达了对人类在自然面前应有敬畏之心的观点,认为即使在现代社会,人们仍有许多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需要学习和探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欧阳修仕途中的某个时期,当时他可能正面临着一些社会或自然问题的挑战,从而引发了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诗,欧阳修不仅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也寄托了对人们能够不断学习和进步的美好愿望,这首诗也反映了欧阳修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心理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