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贾岛
铃斋下榻约僧话,松阴枕石放吏衙。
白云满山无拘束,胜似功名在天涯。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曾任长江县尉,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对诗歌创作却极为认真刻苦,常斟酌字句,刻意求工,留下了“推敲”的千古佳话,其诗以五律见长,风格清奇僻苦,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译文
在官署的斋舍中设下床铺邀请僧人共话,在松树的阴凉处枕着石头让下属官吏散去,满山的白云自由自在没有拘束,这比追求功名利禄远走天涯好多了。
释义
“铃斋下榻约僧话”描述了诗人在官署中邀请僧人共话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对僧侣的尊重。“松阴枕石放吏衙”则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让下属官吏散去,享受宁静生活的场景。“白云满山无拘束”用白云的自由自在来象征诗人内心的无拘无束,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胜似功名在天涯”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的超脱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悠闲自得,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佛教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诗中“铃斋下榻约僧话”和“松阴枕石放吏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僧人共话和在自然中放松身心的场景,富有生活气息和画面感,而“白云满山无拘束”和“胜似功名在天涯”两句,则通过象征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的超脱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应举不第,曾任长江县尉等小职,他性格孤僻,不善交际,但对诗歌创作极为认真刻苦,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所作,通过描绘自己在山林中与僧人共话、在自然中放松身心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佛教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