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宋·陆游
无情日驭工催老,耐事天公听放颠。
拄杖闲行穿荦确,柴门晚卧看婵娟。
风前病鹤心犹壮,雨后孤松色更鲜。
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苦惓惓。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无情的太阳催促着人衰老,而宽容的天公却任由我放纵不羁,我拄着拐杖悠闲地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晚上则躺在柴门前欣赏皎洁的月亮,即使像风中病鹤一样,我的心依旧壮志未酬;雨后孤松的颜色更加鲜亮,如同我的精神永不衰退,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人间的万般事务总是让人忧心忡忡,相比之下,这里的闲适自在才是真正的乐趣。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联“无情日驭工催老,耐事天公听放颠”以日驭(太阳)象征时间的无情流逝,而天公则象征着宽容与放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诗人日常生活的场景和自然界的景象,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坚韧,尾联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闲适生活的可贵。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诗中“无情日驭工催老”一句,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耐事天公听放颠”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诗人拄杖闲行、晚卧看月的场景,以及病鹤心壮、孤松色鲜的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韧,尾联则以对比的手法,强调了闲适生活的可贵和人间万事的烦恼,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深远,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另一面——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和打压,晚年退居山阴老家,过着闲居生活,在这段时期,陆游虽然心怀壮志未酬的遗憾,但也逐渐体会到了闲适生活的乐趣和自在,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人间万事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