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落浦湘天晚,孤笛吟风鄠县秋。的解释

生辉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杜荀鹤

吟湘水吟到不胜吟,水阔云深九面屏。

千帆落浦湘天晚,孤笛吟风鄠县秋。

渔父钓寒江影瘦,牧童弄晚笛声幽。

谁人得似潇湘客,欹枕江南烟雨楼。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诗人,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隐居庐山,过着清苦的生活,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吟咏湘水,吟到无法再吟的地步,湘水宽广,云深雾重,仿佛被九面屏风环绕,傍晚时分,千帆停泊在湘水岸边,天空渐渐暗淡;鄠县(今陕西户县)的秋风中,传来孤独的笛声,渔父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身影显得格外消瘦;牧童在傍晚时分吹笛,笛声悠扬而幽远,谁能像潇湘的游子那样,斜倚在江南烟雨中的楼阁上,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水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表达了诗人对潇湘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千帆落浦湘天晚,孤笛吟风鄠县秋”两句,尤为生动地描绘了傍晚时分湘水岸边的景象,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人文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湘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潇湘美景的深情厚谊,首联“吟湘水吟到不胜吟,水阔云深九面屏”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湘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颔联“千帆落浦湘天晚,孤笛吟风鄠县秋”则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了湘水傍晚的宁静与美好,千帆落浦”与“孤笛吟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湘水的繁忙与宁静,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通过渔父和牧童的形象,以及诗人对潇湘客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隐居庐山期间或之后,杜荀鹤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应举不第,晚年更是过着清苦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对潇湘美景的描绘和向往,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杜荀鹤作为一位晚唐诗人,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