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勉学诗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祝君勿恃来日长,八九十年如掣电。
壮心欲乘风云上,回首已惊岁月晚。
莫道桑榆无美景,夕阳犹照万重山。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竹石,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劝你不要仗着未来还长,其实八九十年的光阴就像闪电般迅速消逝,年轻时壮志凌云,想要乘风直上青云,但回首一看,却发现岁月已经悄然流逝,青春不再,不要说夕阳下的桑榆之地没有美景,夕阳的余晖依然能照耀万重山川,我这位老夫就喜欢歌颂黄昏的美景,因为满眼的青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更加灿烂夺目。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珍惜当下的深刻感悟,首句“祝君勿恃来日长,八九十年如掣电”直接点题,告诫人们不要虚度光阴,因为人生短暂,转瞬即逝,接下来两句“壮心欲乘风云上,回首已惊岁月晚”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人们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岁月流逝后的无奈与感慨,后两句则转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晚年,认为夕阳下的景色同样美丽,寓意着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美好。
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作者以“八九十年如掣电”这一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宝贵,引人深思,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人生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的景色相结合,既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又展现了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特别是后两句“莫道桑榆无美景,夕阳犹照万重山”,更是以夕阳之美象征晚年生活的美好,鼓励人们珍惜每一个阶段的人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创作背景
郑板桥在创作此诗时,已步入晚年,他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此诗正是他在晚年时期,对人生、时间以及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与感悟的结晶,通过此诗,他既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与感慨,又展现了对晚年生活的乐观与热爱,体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