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来呻吟又春尽,周视室中惟四壁。的释义

风云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穷居

唐·杜甫

尔来呻吟又春尽,周视室中惟四壁。

老夫畏热常昼眠,儿扶濯足狱中归。

相对箪瓢颜色欢,遮门稚子笑欣欣。

床前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近来我因病呻吟又逢春尽时,环顾四周屋里空荡只有四壁。

老夫怕热白天里常常睡在床,小儿扶我回来时正把双脚洗。

一家人面对饭瓢箪食颜色欢,幼子遮着门缝逗笑多么喜。

庆幸床前还有矮灯架在眼前,趁此读书功夫要加倍努力。

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杜甫在穷困潦倒的生活中的情景,首句“尔来呻吟又春尽,周视室中惟四壁”表达了诗人因病呻吟,春天又将过去,环顾四周,家中空荡荡的,只有四壁而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贫困生活,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描述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节,如白天因怕热而常常睡觉,小儿扶他回家洗脚,一家人虽然贫困但面对简单的食物依然欢笑,以及床前有灯可以读书等,展现了诗人虽处困境但仍保持乐观、勤奋的精神面貌。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绘了杜甫穷居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虽处逆境但精神不倒的坚韧品质,诗中通过“尔来呻吟又春尽,周视室中惟四壁”的描绘,将诗人的贫困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接下来的诗句却并未沉溺于悲苦之中,而是通过一家人的欢笑和诗人坚持读书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在困境中仍能保持精神独立的品质,正是杜甫诗歌中常常体现的精神内核。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他生活困顿,多次遭遇战乱和流离失所,晚年更是漂泊无依,生活在贫困之中,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己穷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虽处困境但仍保持乐观、勤奋的精神面貌,这种精神品质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