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分邻舍红莲米,更啜僧房紫笋茶。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唐·皎然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竹色溪阴映户寒,闲花野草尚争妍。

已分邻舍红莲米,更啜僧房紫笋茶。

云过山峰通远路,水穿林树入幽崖。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华。

作者及朝代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皎然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的诗僧,也是茶文化的积极推动者,与陆羽交往甚密,对茶有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禅意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作者简介

皎然一生崇佛好茶,与茶圣陆羽为挚友,常一起品茗论道,探讨茶艺,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反映佛教思想、自然景物及闲适生活,对后世有一定影响,皎然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禅意和清新的文风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译文

清扫庭院后焚香静坐,关闭房门安然入眠,竹席上的纹路如同清水般清凉,蚊帐轻飘如烟,客人来访时我才从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处,只见西窗外海浪连天,竹林和溪水的阴凉映照着门户,带来一丝寒意,闲花野草依然争奇斗艳,我已从邻居那里分得红莲米,又在僧房里品尝了珍贵的紫笋茶,云彩飘过山峰,通向远方的道路更加清晰,水流穿过树林,进入幽深的山崖,何必再去追问人生的浮沉世事,这眼前的浮生本身就是一场美丽的梦。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通过扫地焚香、闭阁眠觉、竹色溪阴、闲花野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氛围,已分邻舍红莲米,更啜僧房紫笋茶”两句,既表现了诗人与邻舍和睦相处、分享生活的美好,又体现了他在僧房中品茶悟道的禅意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诗中“已分邻舍红莲米,更啜僧房紫笋茶”两句尤为精彩,不仅体现了诗人与邻舍、僧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还通过品茶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禅意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禅意和诗情画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皎然在山居生活中所作,反映了他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内心世界,皎然一生崇佛好茶,对自然和禅意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细节和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对人生、对禅意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理解,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僧们追求心灵自由、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和艺术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